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砥砺奋进复兴征程
2025-09-15
(原标题: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砥砺奋进复兴征程 赵国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历久弥新,催人奋进。鉴往事,知来者,深入挖掘研究抗战历史,阐释传播抗战文化,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于团结凝聚全杭州市力量,激发干部群众斗志,助力打造社会文明新高地,深化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努力建成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具有重要意义。
从苦难辉煌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80年前,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血肉之躯,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一次取得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500万军民伤亡、4200万难民流离失所的沉重代价,铸就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铸就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铸就了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伟大胜利,不仅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更成为中华民族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从壮阔历程中读懂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8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率先高举抗日救亡旗帜,积极倡导建立并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从《八一宣言》到“敌后战场”的烽火,从延安窑洞里的《论持久战》到遍及大江南北的抗日根据地,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也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根基。要坚决抵制和杜绝历史虚无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认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从时代方位中领悟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新挑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把伟大抗战精神研究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合起来,同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结合起来,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学术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向国内外讲好中国抗战故事、传播中国抗战声音,向世界展示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使命担当中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建设。今年是浙江建设文化大省“八项工程”实施20年,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一环。全市社科理论界应整合党史党建、红色文化、国际关系等领域专家,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社科活动,用好省市高水平社科研究平台、智库和机制,从学术解读、理论建构、实践建言等角度加强杭州地方抗战史挖掘、研究、阐释、传播;也要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科普及阵地,发挥社科能人讲师团资源力量,组织“社科专家走基层”“抗战精神进校园”等活动,加强抗战精神主题等红色文化的宣传宣讲,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助力杭州打造社会文明新高地。
(作者系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党建研究所所长,杭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来源:杭州日报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