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2025-04-14
(原标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周文)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部署,指出要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贡献。这进一步强调和鼓励民营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进行突破,发挥其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
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科技创新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密钥。当前,众多民营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成绩斐然。例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深度赋能千行百业,火爆出圈。与此同时,在生物医药领域,部分民营药企聚焦创新药物研发,借助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成功推出一系列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药物,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还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这些来自民营企业的创新成果引起广泛关注,生动彰显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创新创造活力和蓬勃发展势头。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已经成为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技术变革的生力军。民营企业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全新的生产模式与商业模式,极大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其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同时,科技创新还能够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产品与服务迭代升级,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为企业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机遇与挑战
政策支持带来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接连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民营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从税收优惠到财政补贴,从科研项目扶持到人才政策倾斜,政策支持的力度持续加大。与此同时,各地政府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创新载体与资源共享平台。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为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技术创新浪潮带来发展契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为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民营企业可以借助这些新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企业的管理效能与市场响应能力。比如,一些传统制造业民营企业引入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设备的互联互通以及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能够及时察觉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优化调整,从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同时,技术创新浪潮催生了众多新兴产业与新的市场需求,为民营企业开拓新领域新赛道提供了广阔空间。例如,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日益关注,大健康产业迅速崛起,部分民营企业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机遇,积极投身于健康管理、医疗器械、康复护理等领域的创新研发,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效。
尽管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面临众多发展机遇,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挑战。其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旧是制约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从研发设备购置、研发人员薪酬到市场推广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持续的资金支持。然而,由于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信用评级较低、缺乏有效抵押物等原因,在融资过程中往往困难重重,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此外,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风险高也是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需要直面的挑战。新领域新赛道往往吸引众多企业涌入,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民营企业在规模、品牌影响力、市场渠道等方面相对薄弱,在与大型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技术创新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研发投入能否取得预期成果、创新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等都存在较大风险,这也给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带来一定压力。
推动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大显身手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民营企业是创新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能,既需要制度环境的持续优化,又依赖市场机制的深度完善,更需要企业自身的主动而为。当政策红利、市场活力和企业内生动力形成同频共振,必将激发民营企业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释放千帆竞发的市场活力。应当看到,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已经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体现了鲜明的“科技创新”导向。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研发机构,推动民营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开展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承担产业创新任务,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鼓励民营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创新商业模式。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提升企业生产制造的智能化水平。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民营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实现新发展。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新动能。数字经济和民营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民营企业充分发挥高灵活性和创新精神,快速响应技术迭代和市场变化,通过推出新产品与服务,创造市场需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技术革命加速,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民营企业要积极参与产业协同创新,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通过产业协同创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电池生产企业、电机制造企业、整车制造企业等要加强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整车制造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引导电池生产企业和电机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而电池生产企业和电机制造企业则可为整车制造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保障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产业协同创新的引导和支持,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激励专精特新企业和中小企业发挥在细分领域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业深度融通创新的新型产业生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韧性发展。
(作者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来源:学习时报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