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红色传承 > 浏览文章

山东临沂:传承弘扬沂蒙精神 持续开展党性教育

2023-01-16
       (原标题:山东临沂:传承弘扬沂蒙精神 持续开展党性教育 供稿:山东省临沂市委组织部)
       2011年,在山东省委组织部指导下,临沂市依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建设了沂蒙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基地运转以来,始终坚持边建设、边使用、边深化,不断提升承载力、增强生命力、扩大影响力。目前,已累计承接各类党性教育班次6400多个,培训学员39万余人次,在增强干部党性观念、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助力老区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党性教育品牌。
       围绕主题主线逐步完善总体布局
       主题定位准确,党性教育才能守正致远。基地自建设以来,紧扣红色资源禀赋,围绕“党群关系”主题布点连线。明确主题抓建设。基地建设之初,聚焦沂蒙精神特质,确定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为主题,突出讲好“党爱民、民拥军”故事,2012年建成了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3处教学点,现场教学基地具备雏形。围绕主题抓拓展。打造沂蒙革命纪念馆、沂蒙根据地群众工作展馆、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等教学场馆,初步形成六大教学模块,2019年全市现场教学基地教学点达到35处,为开展党的历次主题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现场。深化主题抓提升。2019年9月,成立沂蒙干部学院,按照“学院—基地”共建共用原则,充分发挥学院师资优势,把基地提升着力点放在内涵式发展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将教学主题深化为“传承弘扬沂蒙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形成“16816”现场教学总体布局,“1”是围绕“党坚守初心使命、一切为了群众利益——群众把党视为主心骨、一心一意跟党走——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革命建设不断取得胜利”这条逻辑主线;“6”是形成“沂蒙精神、群众工作、党的建设、武装斗争、榜样引领、四史教育”六大专题教学模块;“8”是打造“革命战争线、党的建设线、群众工作线等”八条党性教育精品线路;“16”是用好16处核心教学点,形成较为科学完备的现场教学体系。
       紧跟时代要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基地的核心竞争力。工作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教学内容的独特性时代性和针对性。深入挖掘沂蒙精神新内涵。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一方面注重从不同角度讲好沂蒙红嫂、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学员与英雄对话、与历史同行,在红色故事中增强传承红色基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沂蒙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内涵,特别是讲好厉家寨、九间棚及王传喜等新中国成立后及新时期的沂蒙故事,体现沂蒙精神的永久活力。及时开发现场教学新专题。党性教育不仅要讲好故事,更要讲深讲透学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让学员达到既感动一阵子又铭记一辈子的效果。为此,基地持续开展“2+X”的课程体系建设,“2”是指反映沂蒙精神和沂蒙根据地历史的两类主打教学课;“X”是指在每个教学点上,围绕各自教学分主题开发不同的专题课,针对不同学员按需施教,切实增强培训吸引力和说服力。目前,沂蒙干部学院、市县两级党校已打造储备专题课93堂,各教学点开发现场教学小课22堂。不断提升教学场馆新内容。结合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历次全会精神,及时更新调整场馆教学内容。近期,启动“二十大精神进基地”“学二十大报告讲沂蒙故事”等活动,将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党性教育的新论断、新思想、新要求及时充实和有机嵌入到展板展陈及讲解点评中,确保现场教学内容紧跟时代要求。
       把握教育规律积极创新教学形式
       创新教学形式是党性教育具有活力的保障。为提升教学效果,基地在巩固传统现场讲解形式基础上,全力开发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多样化讲授,增强吸引力。针对传统讲解模式单一枯燥等问题,将更多艺术形式融入传统展馆讲解,增加快板教学、马扎小结、陶笛体验、情景剧展演等环节,让讲解有看头、有听头。开发沂蒙红歌课堂——《红歌里的沂蒙精神》,改变单纯教唱、拉歌等形式,通过讲好红歌背后的故事来展示沂蒙精神内涵,截至目前已授课150余场,培训学员1.2万余人次。探索体验式教学,增强说服力。突出学员主体地位,注意开发学员感兴趣、有意义、易参与的体验式教学场景,比如,重走突围路、烙煎饼、纺棉线等,通过体验,加深对革命年代残酷斗争环境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斗争精神。开发沉浸式小剧,增强感染力。依托红色故事题材,大力开发革命题材小戏小剧,开展沉浸式教学。由基地教员、后勤服务人员和当地文艺爱好者组成演员队伍,聘请专业老师全程指导,表演原汁原味、生动自然,学员如临其境、身心融入,效果很好。目前,全市共开发现场教学小戏小剧《妇救会》《识字班》等18部,部分教学点探索形成了“一场馆一红歌”“一院落一展演”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党性教育表现手段。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抓牢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提升党性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支撑。基地始终重视抓好“三支队伍”的培育。抓好讲解员队伍。围绕制度保障,研究制定《全市党性教育基地教员(讲解员)管理办法》,有效解决讲解员职称晋升、工作待遇等问题。围绕壮大队伍,通过公开考选、择优遴选等方式充实力量,目前全市各教学点共有专职讲解员159人。围绕能力提升,突出抓好业务骨干示范培训,每年开展夏训、冬训两次专题培训;常态化开展“展板背后的故事”编写、讲解业务大家谈、周末大练兵等,把研究和工作结合起来,推动讲解员向教员转变;注重以赛促学,每年组织“教学明星大赛”,实现比学赶超,共同提高。抓好专业教师队伍。依托沂蒙干部学院、临沂市委党校加强师资培养,每年开展沂蒙精神教学竞赛,注重抓好传帮带。组织专业教师到教学点开展“蹲点调研”,每期3至6个月,指导教学点抓好课程开发和现场教学内容深化,实现教师能力和教学点教学双提升。用好“五老”队伍。深入挖掘热心沂蒙精神和党性教育研究的退休老干部、老革命后代、老教师、老基地专家和老模范,积极组织他们参与基地提升,有力补充工作力量,目前基地建立了15人的市级“五老”队伍。
       秉持开放理念注重开展宣传交流
       坚持开门办学,基地才有持久生命力。基地牢记“开放式教育基地”定位,注重加强对外宣传交流。多方合作共建。积极对上争取,广泛对接合作,2012年基地被中组部首批确定为全国13所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确定为校(院)外现场教学基地、“公务员公仆意识教育基地”,成为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的合作共建教学基地,与全国70多家干部学院、党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先后被130多家省级以上部门单位确定为本系统现场教学基地。加强对外交流。通过办好特色临展等方式,加强基地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近年来,先后与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联合举办“红色双城”临时展览,赴延安举办《芳骨如钢——沂蒙红嫂事迹展》;与全国新四军纪念场馆联盟联合举办《新四军青年事迹选展》等。主动服务社会。把群众迎进门,坚持教学点向公众免费开放;开展沂蒙精神“六进”、红色故事“四进”等活动,到省内外机关、高校、企业、社区等宣讲送课1100多场次,受众9.6万人次,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来源:学习时报 责编: 

关键字 : 沂蒙精神,党性教育,红色资源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发布
热门文章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