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工匠星 > 浏览文章

工匠精神里的“慢”与“快”

2021-09-28
      (原标题:工匠精神里的“慢”与“快” 郑莉娜)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将技艺融入工作、以匠心成就经典,推动着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
      工匠精神涵义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可见,工匠精神里既有以万千锤而铸一器的“慢”,也有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快”。慢有慢的细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很多大国工匠来说,极致就是和机器拼精度,和时间拼速度,和标准拼态度,让“细”更细一些。“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在焊工岗位奉献50多年,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汽车五六层的喷漆,“90后”杭州青年杨金龙可以保证每层厚度误差不超过0.01毫米。快有快的追求,无数事实表明,行动是最美丽的风景,珍惜时间马上办、提高效率抓紧干,方能干出事业、干出境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曾引领深圳闯出改革开放的新路。黄大年留学回国,惜时如金,夜以继日,带领团队协同攻关,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绝不止于一砖一瓦的手艺,而是秉持发现未知的认真探索,充满实事求是的谨慎论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快思维”迈开步子,也需要“慢思维”夯实根基,既要着力“大刀阔斧”的创造,又不忘下“绣花针”的专注。慢与快,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风景。合乎“规律”、不越“边界”、遵循“科学”的“快”能指向成功,但也不能缺少从“慢”字上下足功夫,徐疾有致,才能行稳致远。
      “匠心”有“用心一者技必良”的“慢”。杭州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从5000年前的良渚玉器到北宋杭州书肆刻工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都凝聚着世代匠心。延续到近现代,杭州不仅拥有张小泉、都锦生等一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老字号企业,还汇聚了一大批知名工艺美术大师。今天,“浙江工匠”茶艺师朱晓丽,十年如一日创新茶文化,以茶树立文化自信。“杭州工匠”吴瑞根制作湖笔,饱蘸着对工序的苛求,对创造的虔敬。
      “匠心”有“革故鼎新日日新”的“快”。创新体系好比金字塔,只有塔底扎实,创新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在数字经济时代,更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生产出过硬的高精尖技术产品,立于时代勇立潮头。一个充满活力、创新引领的社会,需要天马行空的创新,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快的背后,是慢的沉淀。“器好学,心难修”摈弃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拥抱脚踏实地、专注持久,就是对创新最好的“加持”。
      如果说不断追逐“快”的脚步,能迅速捕捉机会占领鳌头,那么,时而“慢”下来的沉潜,能拒绝诱惑、功利和短视,从而走得更远。这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新的敬畏,更是一种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奋进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每个人都可以把握好工匠精神里“慢”与“快”的辩证法,让事业有高光、让人生更出彩。

来源:杭州日报 责编: 

关键字 : 工匠精神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发布
热门文章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