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首页 > 红色经典 > 浏览文章

陈云对科技的重要论述

2021-08-24
     (原标题:陈云对科技的重要论述 何丽)
       回顾党史不难发现,陈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道路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总结出一系列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主张。这些思想既在理论上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更在实践中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深刻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
  早在延安时期,陈云就已经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自然科学的研究可以大大地提高生产力,可以大大地改善人民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经济落后,人口多、底子薄的情况,陈云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建设国家,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顺利进行。陈云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和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充分体现了他注重科技实用性和科技服务于人民的价值取向。同时他还意识到,科学技术必须被人民所掌握,只有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科学技术才能真正发挥提高生产力的作用。人民群众要在生产实践中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实践来推动。1954年11月陈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历经多次修改的“一五”计划初稿提出若干修改和补充意见。其中一条意见就是在“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中,应明确体现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落后技术变为先进技术的要求。正是包括陈云在内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1956年底“一五”计划主要指标得以提前完成,从而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实际出发推动我国科技进步
  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基本国情,历来是我们党的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在这方面陈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实事求是的关键是弄清“实事”,弄清“实事”的方法是“交换、比较、反复”。陈云在对中国和发达国家进行客观比较的基础上,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比解放初期有很大进步,但同日、德、英、法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落后的。他进一步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示出有些国家和地区之所以发展快,主要是因为他们搞加工工业,而且背后有美国的特殊照顾,是美国有意扶植的,中国则要以建设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为目标。这些对比分析充分体现了陈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技术该不该引进,如何引进等一系列问题,陈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立场。一方面,陈云在技术引进上一直持积极态度,主张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吸收外国资金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快速提升我国工业科技水平。上世纪50年代,他主持制定并组织实施“一五”计划,利用当时的有利条件,以苏联援助为基础搞156项工业建设项目,从而大大加快了我国工业化步伐。陈云一度协助周恩来抓外贸,在极左路线干扰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利用外国资金、技术和设备,反对把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与自力更生对立起来。在“引进”的同时,他还强调工业引进项目要循序而进,不能一拥而上。“一拥而上,看起来好像快,实际上欲速则不达。”陈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科技发展的思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以电子技术、计算机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兴起,陈云以战略眼光适时提出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的建议,主张把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抓上去,把电子工业搞上去,而且力量要集中,就像当年搞原子弹、氢弹一样。
  “知识分子是革命的力量,并且是重要的力量”
  抗战时期,许多进步青年从四面八方涌向延安,面对国民党的封锁阻挠,陈云对大胆使用青年知识分子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提出抢夺知识分子是抗战中一个大斗争,谁抢到了知识分子,谁就抢到了胜利,谁就可能有天下。为此,他要求解放区的各级党组织要为知识分子的工作创造条件,生活上予以照顾,形成尊重知识分子的环境与气候。当时有一位名叫沈鸿的青年,早年在上海做弹子锁,抗战全面爆发后沈鸿果断决定把机床带到延安为抗日出力。陈云亲自在延安接待了沈鸿,并由此开始了与这位科技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深情交往。随着两人交往加深,1956年陈云向周恩来写信举荐沈鸿,后来沈鸿被任命为机械工业部副部长。这封举荐信充分体现出陈云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和讲究实效的崇高品格。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进一步指出知识分子是我们的“国宝”,是一个工业化国家最宝贵的财富。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人才极度匮乏的局面,他建议中央采取两种不同的途径,合理培养我国的科技人才,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培养科技人才,主张工厂多开专门性的技术学校和培训班,像积累资金一样积累人才,为日后现代化建设储备大量的后备军。与此同时,陈云认为应当充分利用苏联力量培养科技人才,通过聘请苏联专家带徒弟的方式,尽快掌握生产技能。当了解到一些中年知识分子生活状况后,陈云专门致信中央政治局常委,建议中央将“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作为基本建设的一个项目,提高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而且特别强调“是基本的基本建设”。
  积极引进争取外援,但更要靠自力更生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改变科技落后的现状一直是陈云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着力点。对此,陈云一方面提出“外国技术一定要”,并针对西方对中国的高科技封锁,主张借助苏联打破这一局面,增加我国引进科技的筹码。1984年12月,陈云在会见苏联访华团时指出:“有人手里拿着先进的东西,自己不肯卖给我们,又不让别人卖给我们。”希望苏联在转让尖端技术问题上可以看得更远一些。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一个重要原则。陈云一贯主张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但前提条件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只要自己能造的,就尽可能由自己造,不能完全依赖外援,要做好自力更生与对外引进的平衡。接受援助的目的是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最终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使自己也能制造。“四个现代化怎么化法?当然,主要靠自力更生。”1980年12月,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在自力更生为主的条件下,多引进一些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技术。对于技术引进之后怎么办,虽然陈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并未明确提出自主创新的概念,但他主张引进技术的目的要放在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上,通过消化吸收将引进的技术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技术,其论述之中已深刻蕴含着自主创新的观点。

来源:学习时报 责编: 

关键字 : 党史,科技发展,科学技术

[声明]: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纠错】,感谢所有提供文章的媒体和作者。

最新发布
热门文章

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